盛夏時節,烈日炎炎,高溫炙烤下的農田和菜園常常面臨植株萎蔫、生長停滯甚至枯死的困境。如何在不依賴高成本設施的情況下,為作物撐起一把“遮陽傘”?遮陽網的巧妙運用,正是一種簡單、經濟且的解決方案。
遮陽網,又稱遮光網,通常由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編織而成,通過調節網孔密度來控制陽光的透過率。其核心作用并非完全隔絕光照,而是將強烈的直射光轉化為柔和的散射光,避免葉片灼傷,同時降低地表溫度,減少水分蒸發。
選擇遮陽網時,需根據作物特性靈活調整:
喜陰作物(如生菜、菠菜、蕨類)適合高遮光率(60%-70%)的深色網;
中性作物(如番茄、辣椒)可選用中等遮光率(40%-50%)的銀灰色網;
耐旱作物(如西瓜、南瓜)則只需輕遮光(30%左右),避免過度遮陰影響果實甜度。
因地制宜搭設
遮陽網的架設方式直接影響效果。常見的做法是:
平鋪式:直接覆蓋于作物上方30-50厘米處,適合低矮蔬菜或育苗床,但需注意通風;
拱棚式:結合竹竿或鋼管搭成拱形,形成空氣流通層,適合高溫多濕地區;
傾斜式:在菜地西側設置向西傾斜的遮陽網,可有效阻擋午后強光。
動態調節遮光時間
遮陽網并非全天覆蓋。通常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光照強時使用,早晚揭開以保證作物正常光合作用。若遇連續陰雨,需及時撤網,避免光照不足導致徒長。
結合其他降溫措施
噴水降溫:遮陽網下配合微噴系統,水霧蒸發可進一步降低局部溫度;
地面覆蓋:在遮陽網下鋪設稻草或秸稈,減少土壤水分流失,雙重保護根系。
除了降溫遮光,遮陽網還能帶來額外益處:
防蟲減災:細密網孔可阻擋蚜蟲、粉虱等害蟲,減少農藥使用;
防雹護苗:突發冰雹天氣時,遮陽網能緩沖沖擊,保護幼苗;
延長種植期:夏季通過遮陽種植喜涼作物(如香菜、茼蒿),實現反季節供應。
避免密閉環境:遮陽網覆蓋需留出通風口,防止高溫高濕引發病害;
定期檢查:強風天氣需加固支架,防止網布撕裂或倒塌;
輪換使用:長期暴曬后遮陽網易老化,建議2-3年更換一次。
遮陽網雖是小物件,卻是夏日種植的“大救星”。通過科學選擇和靈活應用,不僅能緩解高溫脅迫,還能提升作物品質與產量。農事之道,貴在順勢而為——以一方輕網,柔化烈日鋒芒,為土地贏得喘息之機,亦為豐收埋下伏筆。